母株环境通过调控种子休眠程度来影响种子萌发季节及后代生活史。目前,国际上有关种子不同季节萌发所形成植株对后代休眠程度的影响研究还未见报道。谭敦炎教授研究团队以新疆北部荒漠常见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植物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为研究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该研究发现:在准噶尔荒漠中,宽翅菘蓝的种子萌发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在秋季降水较多时,其种子可在当年秋季萌发(秋萌株);在降水稀少时,种子推迟到翌年春季融雪和降水时萌发(春萌株)。秋萌株与春萌株在生活周期和植株大小等特性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与春萌株相比,秋萌株的生活周期较长,且植株较大;而春萌株的繁殖分配比秋萌株的高。秋萌株产生更多具中度生理休眠的种子;而春萌株则产生更多具非深度生理休眠的种子。宽翅菘蓝降水依赖的种子萌发时间差异可通过影响所形成植株的生活史特征来决定子代的休眠程度,说明其子代的休眠程度具有显著的亲本效应。该特性体现了荒漠一年生植物对异质环境适应的“两头下注”策略。
该研究以“Effects of germination season on life history traits and on transgenerational plasticity in seed dormancy in a cold desert annual”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doi: 10.1038/srep25076)上。该刊物在2015年公布的SCI刊物中影响因子为5.597。
该成果是由我校和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完成的,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芦娟娟副教授和谭敦炎教授分别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大科研计划(2014CB954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11和U1130301)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13038A)等的资助。
2015年,谭敦炎教授研究团队还在荒漠十字花科植物种子成熟后命运以及同种植物不同程度的生理休眠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2015, 17:255-262; IF="4.41" )和PloS ONE(2015,10(10):e0140983; IF="3.234),标志着该研究团队在荒漠植物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图 宽翅菘蓝的植株(A)、果实(B)及种子(C)